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这份涉及到亿万百姓生活各个方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了多个与仪器相关的专业术语,这将与实验室科研人员接下来一年的工作息息相关。现代实验室装备网编辑摘录如下:
1、环境监测:三个“十条”成效扎实 多类仪器商机四伏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
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
编辑点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由此看来,多类大气监测设备,水质、环境分析仪器商机四伏。
2、科技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形成一批区域创新高地。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体系。各类市场主体达到9800多万户,五年增加70%以上。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编辑点评:从重大项目到国家实验室,从产学研融合到人才激励,科学仪器行业也可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东风,跑出创新“加速度”。
3、新技术:“互联网+”等如何改变仪器行业?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编辑点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方兴未艾、炒得火热。它们中的哪些技术能率先在科学仪器行业开花结果,甚至改变科学仪器行业现有生产运营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4、教育:“双一流”建设加快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编辑点评:短短两年内,“双一流”建设已为科学仪器行业带来将近6亿元的采购大单。2018年“双一流”建设加快,高校新一轮采购大潮又将来袭。
5、食品安全:监管全程可溯源
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6、税收: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