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引发多方关注。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前,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单行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审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日益重视,土壤修复需求越来越多,土壤修复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周健民表示,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相关人才。
周健民:土壤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污染问题。实际上,土壤污染物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我们要调查清楚,污染土壤到底有多少?污染的种类是什么?程度有多深?然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土壤进行修复和利用。
因为我们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刚刚起步,土壤情况也非常复杂,国外的技术和经验可能不适应我们这边的土壤。我们必须根据土壤污染的情况,来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这就需要真正懂得土壤污染和修复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
因为这是一个新兴产业,有不少企业都在介入这件事情,但是我们在监管方面还不到位,有些企业没有相关资质,但是仍在从事污染修复工作,这就影响了修复的效果,影响了整个的市场的健康发展。
所以,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人才,要跟科技部门合作,让真正懂行的人来参与土壤污染修复工作。
周健民表示,土壤一旦污染,修复工作十分耗费财物。因此,商业力量参与到土壤修复的工作中是必要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引导,吸纳更多的力量和资本进入土壤修复领域。同时,周健民也强调,我国大部分土壤还是清洁的,大家不必对土壤污染问题过度恐慌。
周健民:土壤一旦被污染,修复起来就要花费很多财物,单靠政府往往满足不了这种需要,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特别是政府该负责的时候要负责,同时又可以用商业化手法,通过政策的调整,比如调整土地利用的政策等,来吸引不同的企业或资本介入,政府和企业一起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不过,大家也不要恐慌,绝大部分的土壤还是清洁的。对少数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要控制好,管理好,绝不能在上面生产食物,要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对污染比较轻微的土壤,我们可以边利用边修复,选种一些不是直接食用的植物。总之,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让我们国家本来就比较少的耕地能够得到充分、安全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