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地表水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实施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从而加强水质治理和防治。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伴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水质监测工作高度重视。无论是强调“河长”无缝覆盖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或明确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是提出强力治水新常态的《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等均体现了国家对水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江西、湖北、广东、四川、安徽等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地表水保护政策,积极推进水质自动站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有效的成绩和经验。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是了解地表水水质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是评估水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也是监测为民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
作为加强水质污染治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一环,实施水站建设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为此,相关建设工作必须持续跟进。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水质监测自动站建设情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对水质监测意识薄弱,缺乏水质自动监测站信任的情况。近日,环境部编制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现向社会公开,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据悉,本次方案旨在进一步强化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公共服务功能,赋予水站人文内涵,丰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属性。同时,积极推进水站文化建设,引导公众走进监测,了解和信任监测,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文化理念。相关意见建议请于2018年4月20日前以书面或电子件形式反馈环境部。
意识决定行动,地表水水站建设工作非一日之功,水质保护也非一蹴而就。强化水质监测意识,才能引导人们积极响应水质治理工作。本次方案建设,将赋予水站人文内涵和文化属性,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功能,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