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来自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的脑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香山科学会议第40次特别会议上互通有无,交流各自细分领域与“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合作计划相关的具体筹备工作和研究进展。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科学界带来兴奋与激励。
“《方案》出台后,不少专业、行业积极性很高,提出或者拟提出很多‘题目’,那么到底做什么内容呢?”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指出,一个能够成型并持续走下去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应该具备5个“特质”。
“大科学计划的强大号召力,一定是因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是为全人类福祉服务的,”黄卫进一步解释说,这是引起全球科学家探索的兴趣、能够聚“脑”的基础。
“二是中国牵头意味着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国际同行要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黄卫说,三是国内有一批科学家拥有畅通的国际合作渠道。此外,“国际专家合作意愿高”“国内行业内部合作通畅”被认为是国际大科学计划能够顺利推进的另两个要素。
“组织牵头大科学计划要有足够好的科研基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深有同感,“要想让提出来的计划受到国际同行的响应和跟随,相关学科和领域要有一批人的科研水平处在国际前列。”
“在欧盟的相关脑科学研究机构中心大楼,进门就会看到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团队做出的鼠脑联接图谱。”蒲慕明举例说,这意味着我国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相关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已经赢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也代表着我国的科研基础。
简言之,有实力,才能获得合作者。蒲慕明强调:“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积累科研实力上面来。”
根据新近印发的《方案》:到2020年,培育3—5个项目,研究遴选并启动1—2个我国牵头组织的大科学计划。但由于我国在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在具体操作层面,尤其在具体事务的执行方面,科学家也存在很多疑问。
在项目选题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认为:“回顾过往国际大科学计划,主题无一偏离‘面向宇宙、探索地球、解密人类’三大领域。”这些领域的“解题”要求人类的研究范式从因果联系转变至从广泛联系中寻找规律。
“大科学计划启动时一定要明确目标和意义,”黄卫给出建议,计划组织者应该有“专人专职”,形成稳定的、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将对组织、会见、国际交流等外延事务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