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不仅提升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更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去年,相城区元和街道以打造垃圾分类新时尚窗口示范区为目标,推动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生活、服务百姓需求,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生活新时尚。今年春节后,元和街道将在全域逐步推动撤点并桶、定时定点投放示范小区建设。
建起首个社区垃圾分类主题馆
400多公斤可回收物实现兑换
去年8月,位于元和街道康桥花园社区的垃圾分类主题馆对外开放,馆内设有先锋引领墙、垃圾分类概况墙、空间游戏区、手工互动体验区等功能区域,已成为辖区内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新阵地”。
该馆是相城区首个社区级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基地,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团队20多批次,服务群众500余人。
每周三上午,在垃圾分类主题馆积分兑换区,由社区党员、物业、共建单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轮流上岗,居民可带上废旧金属、报纸、玻璃品等,前来兑换垃圾袋、杯子、乒乓球拍等物品。截至目前,已有逾400公斤可回收物在此实现兑换。
接下来,元和街道将在各社区建立“九个一”工作机制,即建立一个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立一批党员垃圾分类督导员、挂牌一批实践基地、建立一天兑换公开日、成立一批试点单位、培养一批小蜜蜂宣讲者、结对一批赞助单位、建立一套可推广的评比激励制度、推广一套可行的垃圾分类经验,将“小蜜蜂”宣讲员、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做实做强垃圾分类。
建成首座大件垃圾处理中心
日均可处置大件垃圾约110吨
作为相城区商圈密度最大、人租房屋最多、垃圾产量最高、家具行业较集中的板块,元和街道科学布局建立28个垃圾临时存放点、1个70平方米的分拣点、1座园林绿化垃圾终端处理点、3座小型终端处理点。
家里装修换下来的柜子、沙发、床垫等大件家具如何处理?去年,为解决区域内大件垃圾乱堆乱放、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元和街道投入310万元建成相城区首座大件垃圾处理中心,配备破碎机、自动称重设施、铲车、压缩车和降尘降噪设施,日均可处置大件垃圾约110吨。
在大件垃圾处置现场,工人打开喷淋系统,做好破碎作业降尘准备;操作铲车将大件垃圾送上传送带,被破碎机吞进“肚子”。“破碎机可以把废旧沙发、木质家具、床垫等‘嚼碎’,里面的弹簧、螺丝等金属会被机器吸附收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分离出来的金属、橡胶、木材等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废料则由相关环保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
目前,元和街道大件垃圾实行专项分类收运,待居民投放至小区固定投放点后,由收运部门专车分类收运。截至目前,已累计运输处置大件垃圾1200吨,基本实现大件垃圾居民分类、街道收运、中心处理全流程闭环处置,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
“随手扔”变“随手分”
三个试点小区分类投放率达90%
将家里的厨余垃圾分拣收集放进小区定点的回收桶,由社区垃圾专用清理车统一收运处置;将饮料瓶、包装盒压扁后送到小区定时定点投放亭,换取生活用品兑换积分券……从上月起,家住众泾家园小区的姚玉英,每天分类处理着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
众泾家园小区共有800多户、2000多名居民,小区内设有两个定时定点投放亭。前期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党员志愿者齐出动,先后三次逐户上门宣传撤桶时间、定时定点投放等具体事项。固定投放时段,社区还安排专人督导值守,引导、协助居民破袋并正确分类投放。
“随手扔”变“随手分”,如今,在众泾家园小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已逐渐成为居民们的生活习惯。每天上午6点到9点、下午5点到8点两个固定的时间段,居民们会手提垃圾袋走到投放亭,准确进行分类垃圾投放入桶。
去年12月,元和街道在众泾家园、中锐琅石名筑、裕沁庭3个小区实行撤点并桶,定时定点投放试点。一个月后,三个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接近100%,分类投放率达90%,分类纯净度达90%,生活垃圾减量约15%。